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瑞士站落下帷幕,中国选手谷爱凌凭借出色表现,以94.25的高分夺得女子U型场地项目冠军,这是她本赛季的第三枚世界杯金牌,进一步巩固了她在该项目上的统治地位,此次胜利不仅为中国滑雪军团注入强心剂,也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备战周期开了个好头。
谷爱凌延续强势表现
比赛当天,瑞士莱克斯雪场天气晴朗,场地条件极佳,谷爱凌在决赛三轮滑行中表现稳定,首轮便以流畅的转体动作和高达4米的腾空高度拿到91.50分,暂列第一,第二轮她进一步提升难度,完成两个1080度转体衔接倒滑抓板的高难度动作bsport体育,获得裁判一致认可,分数升至94.25分,尽管第三轮尝试更高难度组合时出现微小失误,但凭借前两轮的优异表现,她仍以绝对优势夺冠。
赛后采访中,谷爱凌表示:“我很享受今天的比赛氛围,能够在这种世界级舞台上展现训练成果非常开心,接下来会继续打磨动作细节,为更大目标做准备。”她的教练团队透露,本赛季重点在于提升动作稳定性和心理素质,为冬奥会储备更多技术选项。
中国滑雪整体实力提升
除谷爱凌外,中国队在本次世界杯分站赛中多点开花,男子单板滑雪选手苏翊鸣在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闯入决赛,最终排名第五,创造了个人赛季最佳战绩,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赛上,由徐梦桃、贾宗洋领衔的中国队同样表现抢眼,收获一枚银牌。
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指出,近年来中国滑雪项目发展迅速,得益于“北冰南展西扩东进”战略的持续推进,国内滑雪场馆数量已突破800家,青少年培训体系日趋完善,更多优秀苗子通过跨界选材进入专业队,国家队通过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模式,频繁参与国际赛事积累经验,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。
国际格局与冬奥展望
本站比赛也反映出国际滑雪竞争的激烈程度,加拿大名将蕾切尔·卡克在U型场地赛中紧追谷爱凌获得亚军,美国新秀汉娜·福尔哈伯凭借创新动作斩获季军,男子方面,瑞士本土选手安德里·拉格特利主场作战夺冠,显示出欧洲选手在器材适应性上的优势。
业内人士分析,随着滑雪运动全球化发展,各国技术交流日益密切,中国选手在技巧类项目中已形成独特风格,但在速降、越野滑雪等传统强项上仍需突破,2026年米兰冬奥会新增的滑雪登山项目,将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。
产业热潮助力运动普及
赛场外的滑雪产业同样蓬勃发展,据统计bsport体育,2023-2024雪季中国滑雪人次突破3000万,装备销售同比增长40%,张家口崇礼、吉林北大湖等雪场通过举办国际赛事提升知名度,配套酒店预订率较疫情前增长两倍,多家运动品牌推出国产高端滑雪板,打破了欧美品牌的长期垄断。
教育部近期宣布将滑雪纳入中小学体育选修课试点,北京、河北等地已建成20余所“冰雪特色学校”,这种体教融合模式,既为专业队输送人才,也培养了潜在消费群体,专家预测,随着“后冬奥效应”持续释放,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最大滑雪市场之一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成绩亮眼,中国滑雪仍面临挑战,高海拔训练基地不足、雪上医疗救援体系待完善等问题制约着训练效率,部分小众项目如跳台滑雪、冬季两项尚未形成人才梯队,气候变化导致雪季缩短,如何通过人工造雪技术保障训练成为新课题。
对此,国家体育总局表示将加大科研投入,联合气象部门开发雪场环境监测系统,同时推动与挪威、奥地利等冰雪强国的技术合作,民间资本也被鼓励参与雪场运营,探索“四季经营”模式以平衡成本。
这场世界杯分站赛的胜利,不仅是个人的荣耀,更是中国滑雪运动厚积薄发的缩影,从竞技体育到大众参与,从装备制造到文化传播,滑雪正成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重要载体,当更多青少年踏上雪板,在腾空翻转中追逐梦想,这项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运动,必将书写更精彩的篇章。